Quantcast
Channel: 好書秒讀 Archives - Readmoo閱讀最前線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30

管理是實務,既不是一門科學,也不是一種專業!

$
0
0
Simply Managing

文/亨利‧明茲柏格(Henry Mintzberg) 譯/洪慧芳

多年來,我們尋尋覓覓管理的真理。如今,該是我們了解「管理既不是一門科學、也不是一種專業」的時候了。

管理肯定不是一門科學

科學是透過研究來開發系統化的知識,管理是為了促進組織內的任務完成,幾乎與科學無關。

管理的確需要應用到科學:管理者必須應用他們獲得的一切知識。不過,有效的管理比較依賴藝術,尤其仰仗技術。藝術是憑直覺產生的「視野」和「創見洞察」。一九五四年杜拉克寫道:「『直覺』管理者的日子屈指可數了。」但是六十年過去了,我們怎麼還沒數完呢?技術強調的是從經驗中學習,亦即從實務中解決問題。

所以,如本章開頭的三角模型所示,管理可視為三項修煉的結合,唯有結合藝術、技術和學術,才會出現有效的管理。藝術激發靈感,促進融合。技術有利於觸類旁通,根據具體的經驗舉一反三。學術是對知識做系統化的分析,營造秩序。

管理者處理的事情大多相當繁瑣,例如棘手的問題、複雜的關係。這也是為什麼管理實務基本上是「柔性」的,我們為什麼常用經驗、直覺、判斷力、智慧等用語來形容管理的原因。結合大量的技術,恰到好處的藝術,並運用一些學術,你就會得到一份契合實務性質的工作。管理沒有「最佳妙方」,需要因地制宜。

管理也不是一門專業

工程學也不算科學,它本身也是一種實務。但是工程學的確會運用到大量的科學來整理與驗證效用,所以算是一門專業,也就是說,它可以脫離具體的情境,在實際投入工程以前先傳授。就某種意義來說,橋梁就是橋梁,或者說,至少鋼材就是鋼材,即使鋼材需要跟著應用的情況調整。醫學也是同樣的道理,但管理就不是如此了。很少人可靠地整理過管理實務,更別說是試驗效用了,所以希爾(Linda Hill)在研究新科經理人時發現,他們「需要先當上管理者,才能了解管理者這個角色。」

自從泰勒(Frederick Taylor)說他的工作研究法是「最佳方法」以後,我們就一直在科學和專業領域中找尋管理的終極之道。如今,在許多熱門的文獻中,這類終極之道仍以簡單的公式存在,例如「策略規劃」、「股東價值」這樣的矛盾用語。然而,我們一再發現,這些簡單的答案屢次失敗。

在工程與醫學界,訓練有素的專家幾乎都比外行人優異。但是管理就不同了,很少人會信任沒受過正規訓練,單憑直覺上場的工程師或醫生,但是我們相信那些從來沒上過管理課程的管理者(對很多上過兩年管理課程的人,我們反而心存疑慮。)〔請參閱拙作《MBA≠經理人》(Managers, Not MBAs)〕

真正的專業人士和科學家一樣,他們的確比一般人內行。但是自以為很懂的管理者則有礙管理,因為管理者主要是一個推動營運的角色。根據這裡的定義,管理者是指對組織或組織內的某個單位負責的人。套句俗話,管理者大多是靠別人完成任務。管理者必須知道很多事情,尤其是所處的情境,他們需要根據那些資訊做決策。不過,在大型組織和重視「知識工作」(knowledge work)的組織裡,管理者更需要激發他人充分發揮潛力,這樣一來他們才能知道更多,把決策做得更好,表現得更稱職。

※ 本文摘錄自《簡單,但不容易》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930

Trending Articles